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10
作者
沈安江 [1 ]
吴海波 [2 ]
孙辉 [1 ]
郭会坤 [2 ]
罗宪婴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肇源—太平川地区; 扶余油层; 油藏类型; 成藏控制因素; 成藏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和发育史分析、油气藏解剖和失利井分析,识别出了层状背斜、断块、断鼻、构造—断层、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构造和岩性—断层等8种油藏类型,指出油气成藏受油源条件、有效储层、油气运移动力、油气运移通道、有效圈闭、生储盖组合和后期保存条件等7个因素控制。并归纳出5种成藏模式,即构造隆起带持续多期多向成藏模式、近源近凹顶生下储式成藏模式、深大断裂构造的多源成藏模式、斜坡带断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及负向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分析认为,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是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59+1 +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纪层序地层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M].沈安江[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2]  
油气藏地质学概论.[M].窦立荣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3]  
松辽两江地区石油地质分析.[M].蔡希源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高瑞祺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