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生态区域绿豆慢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9
作者
袁天英 [1 ]
杨江科 [2 ]
张伟涛 [1 ]
周俊初 [1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慢生型根瘤菌; 16SrRNAPCR-RFLP; 16S-23SrRNAIGSPCRRFLP;
D O I
10.13343/j.cnki.wsxb.2006.06.003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S522 [绿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6SrRNAPCR-RFLP、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16S-23SrRNAIGS(IntergeneticSpacer)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中国主要生态区域的44株慢生型绿豆根瘤菌和5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16SrRNAPCR-RFLP分析表明:在76%的相似水平上,所有供试菌株可分为三大类群:群I由LYG1等13株慢生根瘤菌组成,该群在系统发育上与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参比菌株存在一定的差异;群Ⅱ由XJ1等21株供试菌株、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组成;群Ⅲ由10株来自广东和广西的菌株和B.elkanii的代表菌株组成。16S-23SrRNAIGSPCR-RFLP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A、B两大群。群A由34株供试菌株、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组成。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再分为AⅠ、AⅡ和AⅢ3个亚群。群B由10株分离自广西和广东的菌株和B.elkanii的代表菌株组成。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再分为BI和BⅡ两亚群,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与16SrRNAPCR-RFLP相比,16S-23SrRNAIGSPCR-RFLP具有更高的解析度,供试菌株表现出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离自中国新疆、广东和广西等地的菌株在分群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869 / 8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