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邓婉青
何锐
张素平
机构
[1] 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省广州市
[3] 广东省广州市
关键词
脑缺血/中药疗法; 再灌注损伤; 脑水肿; 一氧化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活血化瘀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大鼠138只单纯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低剂量短时干预组;高剂量短时干预组;低剂量长时干预组和高剂量长时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测定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脑水含量、血清及脑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及光镜、电镜的病理改变。结果:药物干预组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轻(P<0.01),药物干预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假手术组(106.5±7.5)μmol/L,低剂量短时干预组(94.6±7.9)μmol/L,高剂量短时干预组(104.7±6.1)μmol/L,低剂量长时干预组(104.6±5.6)μmol/L,高剂量长时干预组(112.6±9.3)μmol/L较对照组(85.7±6.1)μmol/L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673~-2.832,P<0.05),脑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假手术组(46.9±7.8)μmol/L,低剂量短时干预组(85.9±5.2)μmol/L,高剂量短时干预组(86.7±5.3)μmol/L,低剂量长时干预组(81.6±3.9)μmol/L,高剂量长时干预组(65.5±7.2)μmol/L较对照组(99.8±2.6)μmol/L低(t=7.011~20.361,P<0.01),病理损害较对照组轻。结论:活血化瘀药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一氧化氮产生,降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程度,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914 / 191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期亚低温对神经元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J].
袁存国 ;
杨期东 ;
朱武生 ;
曹贵方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31) :4177-4179
[2]   胰岛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凋亡及其相应基因的调控 [J].
于恺 ;
田沈 ;
孟秀君 ;
高蔼峰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16) :2315-2316
[3]   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与微循环形态学动态病理变化 [J].
褚晓凡 ;
饶明俐 ;
彭健 ;
张淑琴 ;
董加政 ;
李富康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13) :1904-1905+2035
[4]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及海马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 [J].
向赟 ;
刘晓文 ;
刘新文 ;
花芸 .
中国临床康复, 2002, (01) :50-51
[5]   阿司匹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J].
林春 ;
郑淑秋 ;
陈崇宏 ;
颜光美 .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9, (05) :41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