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08年中国二十四节气气候变化

被引:61
作者
钱诚 [1 ]
严中伟 [1 ]
符淙斌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3]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气候变化; EEMD; 人类适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技术——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方法,基于1960~2008年中国549站近地面气温观测的均一化序列,确定了全国平均温度的二十四个气候节气的阈值温度和时间,分析了各节气平均温度及其在季节循环中的时间节点的演变趋势.全国平均而言,小寒、大寒天气减少,近10年(1998~2007年)达到大寒的天数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56.8%;大暑天气增多,近10年达到大暑的天数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81.4%;季节性升温阶段的气候节气显著提前6d以上,其中雨水节气提前最多,达15d;而季节性降温阶段的气候节气则都显著推迟5~6d.这主要是由于在变暖的大背景下整个季节循环趋于整体抬升所致,但在二十四节气中,位于春季位相者的增温趋势普遍大于位于秋季位相者.其中雨水、立春、惊蛰节气的增温最快,全国平均在1961~2007年间分别增暖了2.43,2.37和2.21℃.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这4个反映物候的气候节气在全国各地普遍提前,尤其在北方半干旱区均显著提前,分别达12~16,4~8,4~8和8~12d.这些定量化的节气气候变化分析结果,可为适应气候变化、适时调整相应农事活动和节能措施等提供决策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011 / 30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The Role of Changes in the Annual Cycle in Earlier Onset of Climatic Spring in Northern China[J]. 钱诚,符淙斌,严中伟.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02)
[2]   Changes in Seasonal Cycle and Extremes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1960–2008 [J].
严中伟 ;
夏江江 ;
钱诚 ;
周文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11, 28 (02) :269-283
[3]  
Trends in Temperature Extremes in Association with Weather-Intra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Eastern China[J]. 钱诚,严中伟,符淙斌,涂锴.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02)
[4]  
On Multi-Timescale Variability of Temperature in China in Modulated Annual Cycle Reference Frame[J]. 钱诚,符淙斌,周天军.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0(05)
[6]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四季开始时间的变化特征 [J].
郁珍艳 ;
范广洲 ;
华维 ;
周定文 ;
赖欣 ;
刘雅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1) :73-82
[7]  
Variability of Northeast China River Break-up Date[J]. 王会军,孙建奇.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04)
[10]   1951~2004年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基本事实 [J].
马柱国 ;
符淙斌 .
科学通报, 2006, (20) :2429-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