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区对流云起电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8
作者
侯团结 [1 ]
牛生杰 [1 ]
雷恒池 [2 ]
郭学良 [2 ]
孙安平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青海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
长春; 非感应起电; 电荷结构; 电场;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8.02.010
中图分类号
P427.3 [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三维强风暴动力和电耦合数值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粒子直径及降落末速差对转移电荷的影响,把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作了进一步改进,对长春地区两次不同强度、不同环境风切变的对流云内电荷累积和电场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流云上升气流达到极大值时,较强和较弱两块云分别具有三极性和反偶极性电荷分布结构。垂直上升气流是表明电场发展强弱的重要参量。对发展强烈的对流云,较强的上升气流使霰和冰晶在云体的中上部维持较长的时间,存在感应和非感应起电的跃增。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苏北一次强降雹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宋娟 ;
白卡娃 .
气象科学, 2006, (03) :3286-3293
[2]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和降水的关系 [J].
李建华 ;
郭学良 ;
肖稳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2) :228-234
[3]   一次夏季东北冷涡中积云发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J].
耿树江 ;
王建捷 ;
宫福久 .
气象科学, 2006, (02) :149-156
[4]   一次龙卷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 [J].
姚叶青 ;
魏鸣 ;
王成刚 ;
李劲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5) :587-594
[5]   雷暴电活动对冰雹增长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张义军 ;
孙安平 ;
言穆弘 ;
郭凤霞 ;
郄秀书 ;
黄美元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1) :25-32
[6]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Ⅰ:模式及其电过程参数化方案[J]. 孙安平,言穆弘,张义军,张鸿发,黄美元.气象学报. 2002(06)
[7]   利用SD型闪电频数识别高原雷雨云和冰雹云 [J].
黄彦彬 ;
王振会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2) :275-280
[8]   福建省前汛期暴雨天气雷电特征的个例分析 [J].
林炳干 ;
谢兴生 ;
陶善昌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9, (02) :155-163
[9]   初始扰动对冰雹云发展影响的数值研究 [J].
孙学金 ;
宫福久 ;
李子华 .
气象科学, 1998, (02) :113-120
[10]  
积云动力和电过程二维模式研究 Ⅰ.理论和模式[J]. 言穆弘,郭昌明,葛正谟.地球物理学报. 199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