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中国制度变迁的经济史解释:1956-1996——“体制困局”与改革的内生性和过渡性

被引:10
作者
邓宏图
李亚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2] 南开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历史主义分析; 历史逻辑起点; 体制困局; 生产率竞赛;
D O I
10.14116/j.nkes.2005.02.001
中图分类号
F129 [中国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摘要
本文认为,自1956年完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中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渡期。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埋下伏笔,“体制困局”成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起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正是试图走出“体制困局”的一次实际尝试。“历史逻辑起点”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演进和制度变迁提供了,既是潜在的。又是可辨识的决定因素,而不同类型经济组织和不同地区的生产率竞赛则使制度变迁超越“体制困局”,从而使改革不可逆转。研究表明,对过渡期的或转轨期的经济增长来说,制度变迁等因素是决定性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3]   论十大关系(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J].
毛泽东 .
北京师院学报, 1977, (01) :1-13
[4]  
中国经济[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蔡昉, 2003
[5]  
毛泽东传[M].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 2003
[6]  
新中国经济发展史[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丛树海, 1999
[7]  
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肖耿著, 1997
[8]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