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RAPD分子分型研究
被引:23
作者
:
李孝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孝权
刘衡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衡川
柴巧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柴巧学
莫自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莫自耀
邓志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邓志爱
王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鸣
章锦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章锦才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朝武
余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余倩
吴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颖
机构
:
[1]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3]
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4]
广东省口腔医院
来源
:
现代预防医学
|
2005年
/ 07期
关键词
:
副溶血性弧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食源性疾病;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R117 [卫生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目的: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对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合SPSS软件构建以上菌株的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对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所采用引物能从副溶血性弧菌扩增出特异性的DNA条带,分型效果较好,所有46株副溶血性弧菌中大部分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主要聚类群,较好地反应了不同血清型和不同来源菌株的亲缘关系。结论:可应用RAPD方法进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
引用
收藏
页码:726 / 72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王秀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
1
→
共 1 条
[1]
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王秀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