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状集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识别技术

被引:14
作者
吕新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形成机理; 测井解释; 低电阻率油层识别;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2.06.010
中图分类号
P631.8 [地下地球物理勘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电测解释、录井、岩心物理实验与试油结果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从地层、构造及钻井等方面 ,解剖了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认为 ,骨架颗粒较细、链桥状粘土、微孔隙、高含量的束缚水、高矿化度孔隙水与低幅度构造 ,是胡状集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可动水分析法、图版法、电阻率增大法与录井显示法方面 ,探讨了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技术 ,并应用于胡状集油田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8+3 +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文留盐间低阻油层识别研究 [J].
张韬 ;
商国庆 ;
陈飞虎 ;
卢新莉 .
断块油气田, 2002, (01) :52-54+84
[2]   辽河油田滩海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及其精细解释 [J].
陈学义 ;
魏斌 ;
陈艳 ;
刘荣 .
测井技术, 2000, (01) :55-59+78
[3]   利用密闭取心井资料建立饱和度解释模型研究 [J].
谭仲平 ;
商国庆 ;
杨渭 .
断块油气田, 1999, (04) :42-44
[4]   渤海湾油区测井低电阻率油层勘探潜力分析 [J].
欧阳健 .
勘探家, 1998, (04) :37-42+7
[5]   渤海湾海水泥浆侵入油气层双侧向测井定量分析研究 [J].
欧阳健 ;
张建华 ;
胡启 ;
刘振华 .
测井技术, 1998, (04) :32-36
[6]   新民油田低渗细粒储集砂岩岩石物理相研究 [J].
姚光庆,赵彦超,张森龙 .
地球科学, 1995, (03) :355-360
[7]  
油气测井地质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马正编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