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裂缝性水驱气藏水锁实验研究

被引:21
作者
疏壮志
杜志敏
刘建仪
李颖川
郭肖
陈小凡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学院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学院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岩石); 气藏; 水驱; 水锁效应; 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77 [气田提高采收率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我国多数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属有水气藏。在气藏水侵过程中 ,天然气渗流经过的孔隙、裂缝和溶洞都会产生水封 ,造成水锁。实验研究表明 ,对同一块岩心 ,含水饱和度增大 ,气体突破压差增加 ,而且增幅加快 ,气相渗透率降低 ;对不同岩心 ,绝对渗透率越小 ,气体突破压差越大 ,气相渗透率也越低 ;无裂缝岩心的突破压差比有裂缝岩心的增加更大 ,气相渗透率下降幅度更快。由于在气驱水过程中存在巨大能量损失 ,水驱气的气相相渗比气驱水高得多 ,而两种条件下水相相渗几乎相同 ,说明用气挤水很困难 ,封闭气解封阻力较大。无裂缝岩心水驱气效率比有裂缝岩心的高 ,说明水驱气过程中岩心越均质有利于水的均匀推进 ,防止水窜 ,减少水封气。因此 ,当边水和底水进入储层发生水淹后 ,气相渗透率将极大降低 ,存在较强的水锁效应。降压解封方法可以减小水锁效应 ,封闭气解封首先出现在裂缝和溶洞系统 ,采出基质中的气需要更大的解封压差。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2+12 +12-1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天然气工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士伦等编著, 2000
[2]  
油层物理实验[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孙良田等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