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链产业合作模式下“京津冀”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17
作者
谭佳音 [1 ]
蒋大奎 [2 ]
机构
[1] 南京审计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模糊合作联盟; 水资源配置; 群链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产业间的合作在不同区域中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这会导致基于其建立的水资源合作联盟形式各异,进而会影响区域内合作水资源的整体收益。为优化"京津冀"区域内的水资源配置,本文基于产业合作的群链模式机理和模糊联盟博弈思想,提出了一种具有三阶段结构的"京津冀"区域水资源配置模式。在第一阶段,以满足"京津冀"区域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并兼顾产业间的水资源配置公平为目标,通过构建水资源一次配置模型,进行区域内各用水主体间的一次配置;在第二阶段,针对"京津冀"区域内产业间合作的群链结构,分析产业间进行水资源模糊合作博弈可能出现的模糊联盟形式,进而构建出水资源二次配置模型以实现水资源收益(效率)最大化,二次配置模型采用"优先规则"建立各水资源合作模糊联盟的支付函数,将"京津冀"区域内所有产业用水主体在第一阶段配置中获得的水资源按一定比率配置到各联盟中;在第三阶段,考虑模糊联盟的稳定性,采用模糊shapley值法对第二阶段配置后各模糊联盟的收益分配给产业用水主体。本文运用算例对上述水资源配置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算例分析结果显示:(1)"京津冀"区域内各产业间合作关系为群链模式时,各产业通过形成多种形式的水资源合作模糊联盟,获得比其单独利用水资源时更高的用水收益;(2)京津冀区域内各产业的总体用水收益也高于各产业单独利用水资源时的总用水收益。即本研究中的水资源配置模式有效。因此,该水资源配置模式可为产业合作关系为群链模式的区域,在进行产业间水资源优化配置时提供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比较优势理论过时了吗?——基于国内区际贸易的实证分析 [J].
谢姗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36 (10) :71-79
[2]   基于模糊联盟合作博弈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J].
孙冬营 ;
王慧敏 ;
于晶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12) :153-158
[3]   基于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J].
张贵 ;
王树强 ;
刘沙 ;
贾尚键 .
经济与管理, 2014, 28 (04) :14-20
[4]   京津冀区域水资源需求分析与供水保障对策 [J].
王晶 ;
李云鹤 ;
郭东阳 .
海河水利, 2014, (03) :1-3
[5]   集群产业链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 [J].
王艳秋 ;
金秋颖 ;
方卫国 ;
赵俊平 .
经济体制改革, 2013, (05) :111-114
[7]   多目标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与需水阈值关系研究——以京津冀地区生产用水为例 [J].
徐志伟 ;
张桂娇 .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01) :113-119
[8]   集群式产业链组织形态、治理模式及演化研究 [J].
严北战 .
软科学, 2012, 26 (11) :21-26
[9]   基于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的集群式产业链治理机制 [J].
许林峰 ;
严北战 .
经济问题探索, 2011, (07) :169-172
[10]   基于联盟结构的模糊合作博弈的收益分配方案 [J].
孙红霞 ;
张强 .
运筹与管理, 2010, 19 (05) :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