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畸形分析附视频

被引:9
作者
刘大林
林鋆
万马
葛俊华
陈韶峰
机构
[1] 上海大华医院骨科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 椎体终板; 畸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7.3 [骨骼手术];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畸形的原因。[方法]收集总结了2000年10月~2005年11月住院治疗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32例,其中压缩型骨折5例,爆裂型骨折27例;骨折节段为T11者2例,T12者11例,L1者15例,L2者3例,L3者1例。根据X线片及CT矢状位判定伤椎有无上、下终板骨折;根据公式计算伤椎损伤平均高度、伤椎后凸Cobb′s角。术前有15例患者存在伤椎上位终板骨折塌陷,6例存在上下终板均骨折塌陷,11例上下终板均无骨折塌陷。分别测量并记录其手术前、手术后及随访时伤椎的平均高度、后凸Cobb′s角。[结果]所有患者获10~56个月(平均23个月)随访。将术前病情按终板无骨折、上终板骨折、上下终板均骨折分为三级,评价术前病情与随访时伤椎平均高度和随访时伤椎Cobb′s角的相关性。得到术前病情与随访时伤椎高度的Spearm an相关系数为r=-0.562(P=0.001),术前病情与随访时伤椎Cobb′s角的Spearm an相关系数为r=0.641(P=0.000)。结果表明,术前病情和随访时伤椎平均高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病情越重,术后伤椎高度丢失越多;术前病情与随访时伤椎Cobb′s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病情越重,术后畸形角度越大。[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出现再次畸形的程度与伤椎术前上下终板损伤程度有关。对于上下终板损伤的患者,后路复位经椎弓根固定的同时,需要联合前方植骨支撑、伤椎内部撑开复位加植骨以及加强固定。
引用
收藏
页码:1074 / 107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J].
陶笙 ;
王惠先 ;
梁雨田 ;
郭义柱 ;
唐佩福 ;
毛克亚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 (08) :740-743
[2]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术后迟发后凸畸形的研究 [J].
王自立 ;
陈军 ;
乔永东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12) :1143-1146
[3]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J].
马胜忠 ;
侯铁胜 ;
赵杰 ;
张晶涛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04) :9-11
[4]   中老年人脊柱胸腰段爆裂型骨折采用椎弓根系统治疗的特点 [J].
张贵林 ;
李楠 ;
公茂琪 ;
丁占云 ;
张波 ;
王满宜 .
中华骨科杂志, 2002, (12) :26-30
[5]  
Compression fractures versus burst frac-tures in the lumbar and thoracic spine. Denis F,Armstrong GWD.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British Volume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