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CT技术对黔西滇东区域煤储层物性特征的研究

被引:10
作者
熊波 [1 ,2 ]
刘坤 [2 ]
郭凯 [3 ]
赵广民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
[4] 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X-CT; 物性特征; 均质性; 三维模型; 煤储层; 黔西滇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黔西滇东区域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资源潜力区,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和矿场试验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通过X-CT技术系统研究了该区的煤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X-CT扫描技术可以很好地识别矿物、暗煤、镜煤和孔隙这4种介质,它们的CT数分别为:>1 800,1 500~1 800,1 000~1 500,<1 000 HU,但是具体CT数又因样品而异;通过X-CT扫描技术估算得到的煤孔隙度值为3.33%7.14%,矿物含量为0.11%89.03%,与氦气法和工业分析法得到的结果相关性很好;X-CT切片分析结果显示在应力作用下,原生煤具有最强的均质性,糜棱煤具有最强的非均质性,初碎裂煤和碎裂煤介于两者之间,表明煤岩在没有受到应力作用之前,煤岩组成在轴向上的均质性相对较好,后期的应力作用造成了煤中的煤岩组分、孔裂隙以及矿物的分布不均匀,煤岩非均质性增强;通过煤储层三维模型的建立,定量表征了研究区煤中矿物质、孔隙以及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实现了煤储层的三维可视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07 / 412+417 +4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核磁共振及微、纳米CT技术在致密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 [J].
韩文学 ;
高长海 ;
韩霞 .
断块油气田, 2015, 22 (01) :62-66
[2]   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层内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 [J].
张官亮 ;
张祖波 ;
刘庆杰 ;
罗蔓莉 ;
陈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 22 (01) :78-83
[3]   呼和湖凹陷煤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J].
王有智 ;
王世辉 ;
吴刚 .
断块油气田, 2014, 21 (04) :444-448
[4]   山西延川南煤层气田2号煤层煤相研究——煤层气开发选区意义 [J].
李清 .
石油实验地质, 2014, 36 (02) :245-248+256
[5]   浅析显微CT技术在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J].
张虹 ;
董国臣 ;
王松洋 ;
刘梦真 .
资源与产业, 2013, 15 (06) :98-102
[6]   基于X-CT技术的韩城示范区煤储层精细描述附视频 [J].
陈同刚 ;
汤达祯 ;
许浩 ;
吕玉民 ;
孟艳军 ;
陈云涛 .
高校地质学报, 2012, (03) :505-510
[7]   钻孔剖面多煤层物性X-CT响应及其地质意义附视频 [J].
杨兆彪 ;
秦勇 ;
兰凤娟 .
高校地质学报, 2012, (03) :511-515
[8]   基于NMR和X-CT的煤的孔裂隙精细定量表征 [J].
姚艳斌 ;
刘大锰 ;
蔡益栋 ;
李俊乾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11) :1598-1607
[9]   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储层孔隙系统与可采性 [J].
陈贞龙 ;
汤达祯 ;
许浩 ;
陶树 ;
张彪 ;
蔡佳丽 ;
孟昌忠 .
煤炭学报, 2010, 35(S1) (S1) :158-163
[10]   Analysis of pore system model and physical property of coal reservoir in the Qinshui Basin [J].
XU Hao ZHANG Shanghu LENG Xue TANG Dazhen WANG Mingshou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China ;
Shanghai Offshore Oil Gas Branch Sinopec Shanghai China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S1) :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