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北喀斯特地区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的效应

被引:26
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 自然恢复; 人工造林; 生态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以及石漠化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合该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5种人工造林(草)方式和自然抛荒恢复模式,分析评价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 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都使土壤肥力、生物生产力明显提高。对水土保持最好的是自然抛荒,其次是牧草、板栗+金银花、毛竹和木豆,最差的是任豆;经济效益最好的是牧草,其次是任豆、毛竹、板栗+金银花和木豆,最差是自然抛荒。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土地利用对岩溶山地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J].
李阳兵 ;
高明 ;
魏朝富 ;
谢德体 .
山地学报, 2003, (01) :41-49
[2]   中国土壤侵蚀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J].
赵晓丽 ;
张增祥 ;
周全斌 ;
刘斌 ;
谭文彬 ;
王长有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1) :40-43+46
[3]   湖北省兴山县移民安置区内生态系统的管理 [J].
郭中伟 ;
李典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6) :819-826
[4]   贵州黔灵山土壤系统分类 [J].
杨胜天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13-16
[5]   在农业生态条件下山地石灰岩土壤演化的探讨 [J].
任文美 .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75-81
[6]   荒坡地新建果园几种间种模式及资源利用──以广西环江肯福异地扶贫示范区为例 [J].
曾馥平 ;
王克林 ;
李玲 ;
苏以荣 ;
蒙冠禧 ;
韦政社 ;
张志扬 ;
谢宁生 .
山地学报, 1999, (03) :74-78
[7]   安徽省石灰岩风化物发育土壤的特性和系统分类 [J].
顾也萍 ;
冯学钢 ;
巩劼 .
土壤学报, 1998, (03) :303-312
[8]   华蓥山区低山石灰岩槽谷土壤研究 [J].
高金城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2)
[9]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