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1980—2012年能见度变化特征

被引:10
作者
郭军 [1 ]
任雨 [1 ]
傅宁 [2 ]
何群 [3 ]
机构
[1] 天津市气候中心
[2] 中国民航大学
[3] 云南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能见度; 水滴; 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 环渤海;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6.03.012
中图分类号
P427.2 [能见度、浑浊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环渤海地区365个地面气象站1980—2012年逐日能见度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能见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等级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能见度的主要气候特征是春秋季高、冬季低。1980—2012年平均能见度下降最大的区域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迎风坡,也是平均能见度较低的区域。环渤海地区整体而言,能见度小于等于1km主要是水滴造成的,能见度1~10km范围内,颗粒物、气体污染物的影响随能见度的增大而增大。水滴和颗粒物、气体污染物对不同等级能见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空间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416 / 4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北京地区灰霾污染特征 [J].
张歌 ;
陈义珍 ;
刘厚凤 ;
杨欣 ;
赵妤希 .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 (12) :1946-1952
[2]   我国近年雾研究方法及研究热点综述 [J].
王博妮 ;
徐芬 ;
田小毅 ;
袁成松 .
气象科技, 2014, (01) :23-30
[3]   天津地区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刘爱霞 ;
韩素芹 ;
蔡子颖 ;
张敏 ;
李向津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11) :1847-1850
[4]   雾和霾对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影响对比分析 [J].
马志强 ;
赵秀娟 ;
孟伟 ;
孟燕军 ;
何迪 ;
刘红燕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 (11) :1208-1214
[5]  
河北张家口市大气污染观测研究[J]. 邵平,王莉莉,安俊琳,周彦丽,王跃思.环境科学. 2012(08)
[6]   辽宁中部城市群夏季大气能见度的观测研究 [J].
刘宁微 ;
马雁军 ;
王扬锋 .
气象学报, 2012, 70 (04) :814-820
[7]   天津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J].
边海 ;
韩素芹 ;
张裕芬 ;
冯银厂 ;
吴建会 ;
姚青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3) :406-410
[8]   1955-2000年中国能见度变化趋势分析 [J].
张利 ;
吴涧 ;
张武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6) :46-55
[9]   南京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及特征 [J].
叶香 ;
姜爱军 ;
张军 ;
李崇志 .
气象科学, 2011, 31 (03) :325-331
[10]   天津冬季大气能见度与空气污染的相互关系 [J].
姚青 ;
张长春 ;
樊文雁 ;
黄鹤 .
气象科技, 2010, (06) :70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