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被引:29
作者
郑爱榕
沈海维
李文权
机构
[1]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
[2] 罗德岛大学海洋研究生院
[3]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 福建厦门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
[4] 美国Narragansett
[5] 福建厦门厦门大学亚热带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
关键词
沉积物; 磷; 形态; 生物可利用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用MgCl2,NaOH和HCl对大亚湾的大鹏澳、南海的珠江口、厦门湾的胡里山沉积物进行了逐级提取和总磷分析,并以这3种沉积物为惟一磷源培养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估算了藻类对沉积物中磷的可利用量.结果表明,3种沉积物总磷含量分别为449 3,650 1和643 9mg/kg;MgCl2和NaOH提取的生物可利用的非磷灰石无机磷分别为168 8,146 6和118 1mg/kg.非磷灰石无机磷占总磷的18 3%~32 6%.3种提取剂对3种沉积物提取的磷是HCl提取相最大,NaOH提取相次之,MgCl2提取相最小.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在3种沉积物中的最大相对生长率为4 3%~26 9%,两种藻在3种沉积物中的生长与非磷灰石无机磷和藻类可利用的颗粒磷量相对应.颗粒磷占非磷灰石无机磷的42 4%~78 2%,占沉积物中总无机磷的21 1%~27 1%,占总磷的11 8%~20 3%.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河口、海湾沉积磷在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意义 [J].
张秀梅 ;
梁涛 ;
耿元波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2) :161-168
[2]   长江口岸带柱状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J].
侯立军 ;
刘敏 ;
许世远 ;
蒋黎敏 ;
不详 .
海洋环境科学 , 2001, (02) :7-12
[3]   北黄海与渤海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J].
董方 ;
刘素美 ;
张经 .
海洋环境科学, 2001, (02) :18-23
[4]   沉积物中磷的化学提取分析方法 [J].
刘素美 ;
张经 .
海洋科学, 2001, (01) :22-25
[5]   黄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可转化的磷 [J].
宋金明 .
海洋科学, 2000, (07) :42-45+56
[6]   九龙江口生物可利用磷的行为与入海通量 [J].
杨逸萍 ;
胡明辉 ;
陈海龙 ;
宋瑞星 .
台湾海峡, 1998, (03) :269-274
[7]   河口悬浮物与海洋表层沉积物中藻类可利用颗粒磷的数量研究 [J].
杨逸萍,宋瑞星,胡明辉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6) :928-935
[8]   河口悬浮物与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磷的海洋浮游藻类生物测定 [J].
杨逸萍,宋瑞星,胡明辉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4) :574-580
[9]   厦门西海域磷的研究 [J].
商少凌,洪华生 .
海洋环境科学, 1996, (01) :15-21
[10]   珠江口沉积分区 [J].
陈耀泰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