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散的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24
作者
朱爱江 [1 ]
方步武 [1 ]
吴咸中 [2 ]
田在善 [2 ]
张永进 [1 ]
郭世铎 [2 ]
李东华 [2 ]
机构
[1] 天津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2]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关键词
金铃子散; 抗炎; PGE2; IL-6; NO; 皮质醇; 延胡索乙素;
D O I
10.13412/j.cnki.zyyl.2008.03.001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金铃子散的抗炎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肿胀和大鼠背部气囊模型、巴豆油混合致炎剂诱发小鼠耳肿胀模型以及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测定多形核白细胞(PMN)的发光强度。大鼠气囊炎性渗出液中PGE2、IL-6和大鼠血清皮质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NO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结果:金铃子散对大鼠足肿胀、小鼠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气囊炎性渗液中PGE2、IL-6、NO,对气囊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无明显影响,金铃子散药物血清和延胡索乙素能明显抑制激活的PMN化学发光。结论:金铃子散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部分在于抑制PGE2、NO、IL-6的产生,抑制PMN产生氧自由基,但与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无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川楝子不同提取部位药效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J].
程蕾 ;
雷勇 ;
梁媛媛 ;
唐大轩 ;
黄莉 ;
谭正怀 .
中药材, 2007, (10) :1276-1279
[2]   加味金铃子散治疗慢性盆腔炎192 [J].
陈淑萍 .
江西中医药, 2007, (08) :27-27
[3]   金铃子散分煎与合煎药效学的比较研究 [J].
李沛清 ;
刘喜平 ;
席时燕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 (09) :23-24
[4]   中药的抗炎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述评 [J].
乔红梅 ;
王锋 ;
席孝贤 ;
贺新怀 .
中医药学刊, 2003, (11) :1872-1873+1922
[5]   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进展 [J].
黄锋 ;
王立为 .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2, (04) :340-343
[6]   金铃子散临床应用概况 [J].
叶仁群 ;
张光奇 .
甘肃中医, 2002, (04) :12-14
[8]   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J].
纪青华 ;
陆兔林 .
中成药, 1999, (04) :23-25
[9]   延胡索中分离出的去氢延胡索碱的抗炎作用 [J].
徐诺 .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8, (05)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