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南部1.2MaBP以来古生态环境变化事件的放射虫记录

被引:16
作者
杨丽红
陈木宏
郑范
王汝建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
[3] 广州
[4] 上海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放射虫; 南海南部; 分布特征; 环境变化; ODP184;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811.3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研究了南海南部ODP184航次1143站约1.2MaBP以来岩芯中的放射虫化石.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得出以下沉积分布特征:1.2MaBP以来该海区放射虫动物群的丰度水平经历了由0.9MaBP以前的极低水平,到0.9~0.65MaBP的小幅度升高,以及0.65MaBP之后大幅显著回升的变化过程,丰度值在整个过程中呈阶段性逐步上升趋势,并存在规律性周期波动.分析认为,0.65 MaBP以后放射虫丰度的显著升高指示0.65 MaBP以后该海区属典型的上升流区,推测其原因为东亚季风的逐步强化.频谱分析发现,放射虫指标的变化在0.9MaBP之后存在约0.20 Ma的旋回周期,同本海区其他古海洋学指标的周期分析结果有良好对应,这一结果可能指示本海区特殊的古生态环境周期演变特征,同时,对0.1Ma和23 ka的轨道周期也有所响应.此外,放射虫的多项指标综合显示了大约0.47 MaBP存在的明显变化界线,在此年代之后放射虫动物群开始呈现显著的群落结构稳定,丰度值保持较高水平波动的状况,指示了0.47MaBP前后一次海洋生态环境突变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098 / 11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第四纪冰期旋回转型在南沙深海的记录 [J].
汪品先 ;
田军 ;
成鑫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0) :793-799
[2]   南沙深海区近10Ma来浮游有孔虫群及海水温跃层演变 [J].
李保华 ;
翦知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0) :840-845
[3]   从超微化石看南沙海区近2Ma海水上层结构的变化 [J].
刘传联 ;
成鑫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0) :834-839
[4]   南沙海区放射虫组合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的突然变化 [J].
王汝建 ;
A. Abelmann ;
李保华 ;
赵泉鸿 .
科学通报, 2000, (03) :314-318
[5]   南海更新世的放射虫生物地层学 [J].
王汝建 ;
A.Abelman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2) :137-143
[6]  
中国近海的放射虫[M]. 科学出版社 , 谭智源, 1999
[7]  
南海海洋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韩舞鹰等著, 1998
[8]  
南海中、北部沉积物中的放射虫[M]. 科学出版社 , 陈木宏, 1996
[9]  
Paleoproductivity changes in the upwelling system of Socotra (Somali Basin, NW Indian Ocean) during the last 72,000 years: Evidence from biological signatures .2 Marie T,Vnee P,JeanPierre C. 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 2000
[10]  
Foraminiferal responses to major Pleistocene paleoceanographic change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2 Jian Z M,Wang P X,Chen M P,et al. Paleoceanography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