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早四及其改良系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7
作者
胡必德
刘祥
师公贤
王选路
机构
[1]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 陕西杨陵 712100
[2] 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黄改系; 配合力; 产量结构; 杂交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15个玉米自交系按照Griffing方法Ⅳ组配105个组合,以黄改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不同杂交模式的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在夏播条件下,黄改系一般配合力高,组配组合早熟、稳产、适应性好,穗粒数和百粒重同步增长。黄改系×MO17系统(即lancaster系统)和黄改系×BSSS系统都是夏播的理想模式。黄早4是优良种质,只能改良提高利用,不能抛弃;我国黄硬粒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应加强研究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春玉米不同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J].
崔彦宏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1) :14-18
[2]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J].
曾三省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4) :1-9
[3]   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 [J].
吴景锋 .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02) :1-8
[4]  
玉米育种研究进展[M]. 科学出版社 , 李竞雄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