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杓型”与“非杓型”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及其微循环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5
作者
钟忠辉
刘国树
孟凡华
赵美清
机构
[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
关键词
动态血压,杓型,非杓型,微循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我们研究了4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特点及其甲皱微循环的改变,其中“杓型”者30例(占62.5%),“非杓型”者18例(占37.5%)。对二组日间ABPV(d-ABPVs、d-ABPVd)、夜间ABPV(n-ABPVs、n-ABPVd)、24小时ABPV(24-ABPVs、24-ABPVd)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非杓型”组的n-ABPVs、n-ABPVd、24-ABPVs、24-ABPVd明显低于“杓型”组,二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二组间的d-ABPVs、d-ABPVd差异无显著性(P>0.05)。这种ABPV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非杓型”者的靶器官损害程度较“杓型”者严重的缘由之一,也为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此外,对二组的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表明:“非杓型”组微循环的恶化程度较“杓型”组高,二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比较,“非杓型”组在管襻形态积分、血流流态积分值和总积分值均高于“杓型”组,二组差异显著(P<0.05),而二组间襻周状态积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微循环的恶化可能是“非杓型”组内中风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4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