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债务管理的政策框架及其结构性去杠杆

被引:22
作者
冯明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去杠杆; 宏观债务管理; 宏观审慎监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5 [国家公债、债券、外债];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一个经济体的宏观债务率取决于两个层面的因素:一是该经济体中投资与产出的关系,二是该经济体中投资所对应的融资结构。一方面,高储蓄、高投资的经济结构和以债务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决定了中国宏观负债率的整体走向;另一方面,资金在企业、行业、地区之间的结构性错配导致了部分债务未形成有效投资,从而造成了宏观层面的投资回报率下降以及债务风险。加强宏观债务管理,应通过经济结构调整适度降低储蓄率和投资率,提高消费率;通过鼓励和推动股权融资降低债务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通过优化资金配置来提高宏观资本回报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结构性通缩与高杠杆问题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挑战 [J].
冯明 .
清华金融评论, 2015, (08) :57-62
[2]   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白重恩 ;
张琼 .
世界经济, 2014, 37 (10) :3-30
[3]   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 [J].
周小川 .
金融研究, 2011, (01) :1-14
[4]   关于债转股的几个问题 [J].
周小川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9, (06) :1-9
[5]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李扬,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