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亚种间杂种是否存在雌性不育?

被引:3
作者
梁国华
顾铭洪
机构
[1] 江苏省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江苏省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雌性不育;
D O I
10.16288/j.yczz.2001.04.016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是一种普遍现象 ,但其遗传基础复杂。目前在亚种间杂种不育性遗传上 ,不同研究者的结论不尽一致 ,即使对亚种间杂种不育性主要表现为雄性不育还是雌性不育也存在争论。本文对证明水稻亚种间杂种存在和不存在雌性不育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认为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表现为雄性不育还是雌性不育的结论都有一定的片面性 ;尤其是Sano证明基因座S - 5不存在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 ,水稻亚种间杂种雌雄配子败育对小穗育性影响的大小有待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54 / 3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水稻籼粳杂交胚囊败育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J].
刘永胜 ;
沈利爽 ;
何平 ;
陆朝福 ;
陈英 ;
刘永胜 ;
孙敬三 ;
王玉忠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7, (05) :421-425
[2]   水稻亚种间杂交F1亲和性的遗传及广亲和系选育 [J].
朱英国,余金洪,杨代常,傅彬英,朱仁山 .
湖北农业科学, 1996, (S1) :28-32
[3]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小穗不孕的细胞学研究 [J].
朱晓红,曹显祖,朱庆森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2) :71-78
[4]   水稻亚种间杂种配子育性的研究 [J].
何光华,郑家奎,阴国大,杨正林 .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3) :177-180
[5]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Ⅱ.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模式 [J].
张桂权 ;
卢永根 .
遗传学报, 1993, (03) :222-228
[6]   水稻籼粳杂种雌性不育的细胞学初步观察(简报) [J].
刘永胜 ;
周开达 ;
阴国大 ;
罗文质 .
实验生物学报, 1993, (01) :99-103
[7]   三系法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Ⅰ.籼粳交不育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区别及其检测 [J].
王才林 ;
张兆兰 ;
汤述翥 ;
施建达 .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03) :1-7
[8]   特异亲和基因及其在杂交水稻育种上利用的设想 [J].
卢永根 ;
张桂权 .
福建稻麦科技, 1992, (01) :1-4
[9]   水稻广亲和基因的遗传及其利用 [J].
顾铭洪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88, (02) :19-26
[10]   利用广亲和性基因提高籼粳杂种育性的研究 [J].
李新奇 .
杂交水稻, 1988, (03) :3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