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江南的疫病与户口

被引:10
作者
张剑光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江南; 疫病; 流传特点; 防治措施; 户口; 唐代;
D O I
10.13852/j.cnki.jshnu.2007.05.018
中图分类号
R-09 [医学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712 ; 120402 ;
摘要
唐代后期,江南先后发生了9次较大的疫病,造成了较大的人员死亡。从这些疫病流传的具体情况来看,大多是伤寒、痢疾、疟疾等,鼠疫发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此外,江南还有一些没有记录具体时间的疫病,也没有为史书重视。唐代后期江南疫病越来越多,与江南经济活动的频繁、人口的增多成正比。疫病发生后,唐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防治和救助政策,如中央和地方政府为疫区送医送药进行医治,提倡掩埋尸体以遏制疫病的蔓延,蠲免各种赋税减轻灾区百姓负担,甚至还放贷资金作为租税交纳。唐代代宗宝应元年和宪宗元和元年的两次大疫病,造成了大量的户口损失,但并没有达到江南一半人口死亡的程度,元和年间户口的下降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两次疫病造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疫病对唐江南地区天宝末年到元和初年户籍的影响 [J].
闵祥鹏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2) :46-48
[2]  
暨南史学[M].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纪宗安, 2004
[3]  
鼠疫流行史 .2 洗维逊.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