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增温处理对夏蜡梅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徐兴利 [1 ,2 ]
金则新 [2 ]
何维明 [3 ]
王兴龙 [2 ,4 ]
车秀霞 [2 ,5 ]
机构
[1]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4]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5]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夏蜡梅; 增温; 光合特性; 叶绿素相对含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85.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706 ;
摘要
利用红外线辐射器(Electric radiant infrared heater)设置3个不同增温处理:(1)晚上增温2℃(18:00—翌日6:00);(2)白天增温2℃(6:00—18:00);(3)全天增温2℃;以不做增温处理作为对照,模拟气候变暖对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3个季节中,3种增温处理下的夏蜡梅净光合速率(Anet)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均高于对照。表明3种增温处理均可以提高夏蜡梅的光合作用能力。增温处理提高了气孔导度(Gs)、暗呼吸速率(Rd),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3种增温处理中,夏蜡梅在3个生长季节的Anet和Amax均以白天增温最大,表明白天增温下夏蜡梅具有最高的光合作用能力。白天增温处理下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全天增温、晚上增温以及对照。白天增温和晚上增温使夏蜡梅的相对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且白天增温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晚上增温、全天增温及对照。白天增温、晚上增温与全天增温处理下的夏蜡梅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显著低于对照,在12:00和14:00时,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白天增温最高,晚上增温次之,全天增温最低。总之,3种增温处理夏蜡梅的光合能力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且在白天增温处理下,夏蜡梅的Anet、Amax值最高,表明白天增温下夏蜡梅具有最高的光合能力,这与白天增温引起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加强、较低程度的光胁迫等因素有关。本研究说明未来增温条件下,将提高夏蜡梅的光合生理活性,促进夏蜡梅的生长。
引用
收藏
页码:6343 / 635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对单季稻影响的试验研究 [J].
董文军 ;
邓艾兴 ;
张彬 ;
田云录 ;
陈金 ;
杨飞 ;
张卫建 .
生态学报, 2011, 31 (08) :2169-2177
[2]  
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应用生态学报. 2011(03)
[3]   青藏高原东缘林线交错带糙皮桦幼苗光合特性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 [J].
徐振锋 ;
胡庭兴 ;
张力 ;
张远彬 ;
鲜骏仁 ;
王开运 .
植物生态学报 , 2010, (03) :263-270
[4]   模拟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两种典型植物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J].
石福孙 ;
吴宁 ;
吴彦 ;
王乾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15 (06) :750-755
[5]   温度变化对木本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附视频 [J].
李洪军 ;
吴玉环 ;
张志祥 ;
刘鹏 ;
张丹 ;
郑春浩 ;
黄帮文 ;
刘菊莲 ;
张家银 .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09) :39-42+45
[6]  
刨花楠和华东润楠叶绿素含量分异特征及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J]. 钟全林,程栋梁,胡松竹,贺利中,唐承财,文雅香,邱剑飞,李秀花.应用生态学报. 2009(02)
[7]   模拟酸雨对山核桃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和生长的影响 [J].
刘昊 ;
余树全 ;
江洪 ;
方江保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 26 (01) :32-37
[8]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内不同光环境下红桦和岷江冷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J].
尹华军 ;
赖挺 ;
程新颖 ;
蒋先敏 ;
刘庆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5) :1072-1083
[9]   濒危植物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的开花物候与传粉成功 [J].
张文标 ;
金则新 .
生态学报, 2008, (08) :4037-4046
[10]   光照和氮营养对水曲柳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 [J].
霍常富 ;
孙海龙 ;
王政权 ;
范志强 ;
赵晓敏 .
生态学杂志, 2008, (08) :1255-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