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形态和ATP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8
作者
亓鹏
苗宁
彭佑华
庞宝森
冯凯
刘利峰
李延延
机构
[1] 解放军国防科工委总医院
[2] 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呼吸病研究所
[3] 中日心血管病研究所电镜室
关键词
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ATP酶;红细胞形态;
D O I
10.16439/j.cnki.1673-7245.1998.02.011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红细胞ATP酶活性与红细胞形态改变及对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影响。方法用电镜扫描方法观察33例高血压及20例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并用激光衍射方法及沈茂星法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结果(1)高血压腔梗组口形、嵴形、类球形等异常形态红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4.84±1.67/2.04±1.12/1.40±0.33,P<0.01)。(2)高血压腔梗组异常红细胞检出率>4%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80%/9.1%,P<0.001)。(3)高血压腔梗组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DImax)及综合变形指数(IDI)均低于正常组(P<0.05)。(4)高血压腔梗组及高血压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Ca2+-Mg2+-ATP酶活性(μmol·gHb-1·2h-1),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的同时红细胞几何形态出现异常,并伴有红细胞变形性减低,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血压的防治除降压,抗血小板等治疗外,还应给予改善ATP酶活性,促使红细胞形态正常化的治疗,以防止梗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因素 [J].
易仁亮,邹霞英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5, (06) :658-659+632
[2]   红细胞变形性与微循环 [J].
吴宛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4, (06) :663-666+662
[3]   红细胞(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同步测定法 [J].
沈茂星 ;
沈惟堂 ;
林慈 ;
章红志 .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0, (04) :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