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利用我国中草药作为储粮保护剂的研究——Ⅰ、六种中草药对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成虫的活性作用

被引:1
作者
姜永嘉
机构
[1] 郑州粮食学院粮油储藏系
关键词
萃(提)取物; 药膜法; 忌避作用; 点滴法; 致死程度;
D O I
10.16433/j.cnki.issn1673-2383.1989.01.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探讨了我国六种中草药粗提物对杂拟谷盗(T.confusum)成虫活性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滤纸药膜法,土荆芥(Cheno podium ambrosioides L.)、榧子(Torreya grandis Fort. Var.dielsii Hu)、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和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 Mern)等的热提取法粗提物,浓度分别在0.06、0.15、0.45和0.03微升/厘米2时,对试虫均具有较强的忌避作用;采用微量点滴法,槟榔子(Areca catechu L.)、石榴皮(Punica granatum L.)和鸦胆子等的冷浸泡法粗提物,剂量在3.9~23.8微克/头范围内,对试虫的致死程度顺序为槟榔子>石榴皮>鸦胆子;土荆芥、榧子和野花椒粗提物剂量在0.06~0.14微升/头时,对试虫作用的死亡率可达到60%以上。 研磨后的土荆芥、野花椒和榧子粉(通过60筛目)进行混合(1:2:3)处理试虫,浓度在0.14微升/头时(点滴法),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医用数理统计方法[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郭祖超等 编,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