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以肃州绿洲为例

被引:46
作者
蒙吉军
吴秀芹
李正国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景观生态效应; 河西走廊中西段; 肃州绿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近来 ,在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研究中 ,都纷纷结合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模型来研究其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及其生态效应 ,以期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既是各种干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又影响着区域的生态过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借助 GIS技术 (Arc GIS8.1)和 Fragstas3.3软件 ,基于 1988、2 0 0 0年 L andsat5的 4、3、2 (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 ,对河西走廊中西段肃州绿洲 L U CC及其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受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景观类型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耕地主要分布于水系两岸和河流冲积扇 ;草地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地及绿洲边缘 ;林地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祁连山北坡一带 ;戈壁、沙漠广泛分布于绿洲之间 ,景观格局呈现出以戈壁为基质的戈壁、绿洲、沙漠相间分布的态势 ;(2 )各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重要变化 ,耕地、水域明显增加 ,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也逐步增加 ,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 ,尤其是高覆盖度草地全部消失 ;(3)斑块破碎化程度在减小 ,异质性也在减小 ,但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 ,表现为大部分草地、林地被开垦为耕地 ,降低了绿洲维护生态平衡的能力 ,加大了干旱绿洲业已超负的水资源载荷 ;(4 )景观中斑块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535 / 25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黑河流域景观结构分析 [J].
卢玲 ;
李新 ;
程国栋 ;
肖洪浪 .
生态学报, 2001, (08) :1217-1224+1393
[2]   五台山高山带景观的遥感分析 [J].
曹燕丽 ;
崔海亭 ;
刘鸿雁 ;
戴君虎 ;
王高建 .
地理学报, 2001, (03) :297-306
[3]   石河子莫索湾垦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J].
贾宝全 ;
慈龙骏 ;
杨晓晖 ;
孙林 ;
杨洁泉 .
生态学报, 2001, (01) :34-40
[4]   海南岛景观空间结构分析 [J].
肖寒 ;
欧阳志云 ;
赵景柱 ;
王效科 ;
苗鸿 .
生态学报, 2001, (01) :20-27
[5]   试探景观格局在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J].
宋豫秦 ;
曹淑艳 ;
张力小 .
中国沙漠, 2000, (S1) :74-77
[6]   榆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景观格局与演化研究 [J].
张明 .
地理研究, 2000, (01) :30-36
[7]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8]   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 [J].
邬建国 .
生态学杂志, 2000, (01) :42-52
[9]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景观空间方法与应用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1999, (03) :6-11
[10]   干旱内陆河流域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以黑河流中游地区为例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兰州大学学报, 1999, (01) :2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