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54
作者:

姚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系

艾南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系

丁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系
机构:
[1]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系
[2]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系 四川成都
[3] 四川成都
来源: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形成因素;
评价指标;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03.03.021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对近年来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着重论述了脆弱生态环境的含义、生态脆弱性的成因及其评价方法 ,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青藏高原东部(川西)生态脆弱带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J].
刘庆
.
资源科学,
1999, (05)
:83-88

刘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3]
生态脆弱带的尺度与等级特征
[J].
常学礼
;
赵爱芬
;
李胜功
.
中国沙漠,
1999, (02)
:20-24

常学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赵爱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李胜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5]
中国生态环境过渡的一个重要地带
[J].
王铮
;
张丕远
;
刘啸雷
;
刘燕华
.
生态学报,
1995, (03)
:319-326

王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张丕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刘啸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刘燕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7]
试论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带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J].
文剑平
;
计文瑛
;
张壬午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993, (03)
:131-13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计文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张壬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
脆弱生态的概念及分类
[J].
B.Kochunov
;
李国栋
.
地理译报,
1993, (01)
:36-43

B.Kochunov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9]
中国的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急区域
[J].
杨勤业
;
张镱锂
;
李国栋
.
地理研究,
1992, (04)
:1-10

杨勤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张镱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李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10]
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
[J].
牛文元
.
生态学报,
1989, (02)
:97-105

牛文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