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意义

被引:6
作者
徐玉梅
李圣贤
机构
[1]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风湿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风湿科,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骨质疏松;
D O 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03.01.011
中图分类号
R593.22 [类风湿性关节炎];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BAP)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4例女性RA患者和 6 0例健康女性进行血钙 (Ca)、血磷 (P)、血碱性磷酸酶 (ALP)、血BAP及股骨颈骨密度 (BMD)测定。结果 行经期RA患者的BAP比行经期正常对照组 ( 175.76± 8.0 6 μ L比 150 .37± 1.6 3μ L) ,绝经期RA患者的BAP比绝经期正常对照组 ( 182 .33±6 .4 4μ L比 16 0 .90± 1.6 5μ L) ,均显著升高 (P均 <0 .0 5)。行经期RA患者的股骨颈BMD比行经期正常对照组 ( 0 .84± 0 .12g cm2 比0 .99± 0 .15g cm2 ) ,绝经期RA患者的股骨颈BMD比绝经期正常对照组 ( 0 .6 7± 0 .14 g cm2 比 0 .83± 0 .11g cm2 ) ,均显著降低 (P<0 .0 5)。行经期及绝经期R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Ca、P、AL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BAP测定比Ca、P、ALP灵敏 ,比BMD经济方便 ,因此 ,它可作为RA患者骨质疏松诊断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风湿病临床指南[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孟济明主编, 1996
[2]  
风湿病学[M]. 科学出版社 , 蒋明, 1998
[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分析 [J].
宋淑菊 ;
马骥良 .
中华内科杂志, 2002, (02) :59-60
[4]  
骨质疏松学[M]. 科学出版社 , 刘忠厚主编, 1998
[5]  
Generalised bone loss in patients with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Gough AKS,Lilley J,Eyre S,et al. The Lancet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