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

被引:196
作者
葛文春
林强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李文远
陈明植
尹成孝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2] 长春科技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长春
[3] 江原大学校自然科学大学地质学科!韩国春川
关键词
壳幔作用; 微量元素; 地幔柱; 玄武岩; 大兴安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类由北区碱性系列岩石和南区亚碱性系列岩石组成, 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在时间、空间上显示大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的环状 “热向斜构造”。北区碱性系列岩石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其丰度类似于板内碱性玄武岩, 但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这一特点又类似于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南区亚碱性系列岩石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类似于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 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又类似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显然,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系列显示地球化学双重性, 也就是既有板内特征又有火山弧特征, 既有富集特征又有亏损特征。这种地球化学双重性表明, 大兴安岭地区存在若干不同性质的地幔源: 富集性的、亏损性的、过渡性的地幔源。解释一个地区存在多元地幔源区模式的最佳方案是地幔柱。这种包含富集成分和亏损成分的地幔柱源区的形成是与古生代地质时期古亚洲域闭合过程中俯冲洋壳与亏损地幔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地球化学过程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96 / 40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构造意义 [J].
林强 ;
葛文春 ;
孙德有 ;
吴福元 ;
元钟宽 ;
闵庚德 ;
陈明植 ;
李文远 ;
权致纯 ;
尹成孝 .
地质科学, 1998, (02) :3-13
[2]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 [J].
赵越,杨振宇,马醒华 .
地质科学, 1994, (02) :105-119
[3]   海拉尔及其邻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特征与边缘陆块型火山岩的提出 [J].
夏军 ;
王成善 ;
李秀华 ;
赵万里 ;
程学儒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3, (04) :67-80
[4]   中国三大地块的碰撞拼合与古欧亚大陆的重建 [J].
马醒华 ;
杨振宇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4) :476-488
[5]   幔源岩浆岩源区成分判别原理及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源区性质 [J].
汪云亮 ;
李巨初 ;
韩文喜 ;
王旺章 .
地质学报, 1993, (01) :52-62
[6]   大兴安岭的大陆火山岩及其矿化作用 [J].
徐公愉 .
中国区域地质, 1983, (03) :39-50+151
[7]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 科学出版社 , 黄汲清指导, 1980
[8]  
Remobilis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by a mantle plume: major-, trace-element, and Sr-, Nd-, and Pb-isotope evidence from picritic and tholeiitic lavas of the Noril’sk District, Siberian Trap, Russia[J] . P. C. Lightfoot,C. J. Hawkesworth,J. Hergt,A. J. Naldrett,N. S. Gorbachev,V. A. Fedorenko,W. Doherty.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3 (2)
[9]  
Geochemistry of the Siberian Trap of the Noril’sk area, USSR,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crust and mantle to flood basalt magmatism[J] . P. C. Lightfoot,A. J. Naldrett,N. S. Gorbachev,W. Doherty,V. A. Fedorenko.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