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化的内涵、影响及测度

被引:19
作者
胡俊平
钟琦
罗晖
机构
[1] 中国科普研究所
关键词
信息; 科普; 信息化; 知识管理; 教育; 测度;
D O I
10.19293/j.cnki.1673-8357.2015.01.004
中图分类号
G315 [群众性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科普信息化是新时期科普工作的指引方向,不仅体现在科普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的新变化,还是科普理念和模式的一次洗礼。科普信息化与知识管理、教育信息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又有明显的特殊性。本文从3个维度阐述了科普信息化的内涵。我国的科普信息化工作实践可以分为3个时期,不同时期具有鲜明的特征。科普信息化对于推进知识社会构建、营造社会新型科学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科普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度是推进工作进程和实现最终目标的有效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欧洲近年科学传播活动的特点及趋势 [J].
胡俊平 .
科技导报, 2014, 32 (32) :12-12
[2]   大数据及其成因 [J].
涂子沛 .
科学与社会, 2014, 4 (01) :14-26
[3]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J].
吴砥 ;
尉小荣 ;
卢春 ;
石映辉 .
开放教育研究, 2014, 20 (01) :92-99
[4]   我国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J].
王宗军 ;
潘文砚 .
技术经济, 2012, 31 (12) :68-76
[5]   创新文化与中国文化创新 [J].
张超中 ;
武夷山 .
中国软科学, 2010, (10) :63-75+85
[6]   论知识社会 [J].
尚勇 .
中国软科学, 2009, (08) :1-12
[7]   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J].
李岱素 .
学术研究, 2009, (08) :83-88
[8]   论科学文化及其特性 [J].
李醒民 .
科学文化评论, 2007, (04) :72-87
[9]   两类信息定义述评 [J].
王哲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90-94
[10]   社会信息化测度逻辑分析 [J].
万里鹏 ;
郑建明 .
情报科学, 2006, (08) :113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