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玉米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被引:22
作者
董博 [1 ,2 ]
江晶 [3 ]
郭天文 [1 ,2 ]
张东伟 [1 ]
蒙德学 [4 ]
慕兴中 [4 ]
机构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2] 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3]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镇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生态适宜性; 玉米; 镇原县; 种植区划;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13.03.003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等方法,充分利用镇原县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数据,通过对研究区玉米生理生态特性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对照国家耕地地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下66个指标,建立了≥10℃积温、海拔、年降水量、地貌类型、有机质、坡度、速效钾、有效磷、坡向等9项因子的评价指标,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镇原县玉米产业发展布局。结果表明,镇原县县域内88.15%的耕地均适合玉米生产,其中高度适宜种植玉米的区域分布在镇原县东南部塬区,其中包括城关镇、开边镇、临泾乡、孟坝镇、南川乡、平泉镇、上肖乡、太平镇、屯子镇、新城乡、新集乡、中原乡等12个乡镇的49614.69 hm2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9.98%。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M].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著;辛景树;田有国;任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Combined control of Striga hermonthica and stemborers by maize– Desmodium spp. intercrops.[J].Zeyaur R. Khan;John A. Pickett;Lester J. Wadhams;Ahmed Hassanali;Charles A.O. Midega.Crop Protection.2006, 9
[3]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J].
唐小明 ;
李尚中 ;
樊廷录 ;
王勇 .
玉米科学, 2011, 19 (04) :103-107
[4]   模糊综合评判在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J].
吴克宁 ;
杨扬 ;
吕巧灵 .
土壤通报, 2007, (04) :631-634
[5]   山西省大同市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 [J].
王丽霞 ;
任志远 .
地理研究, 2007, (01) :53-59
[6]   湖泊水位变动对水生植被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方法 [J].
刘永 ;
郭怀成 ;
周丰 ;
王真 ;
黄凯 .
生态学报, 2006, (09) :3117-3126
[7]   甘肃省玉米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J].
刘明春 ;
邓振镛 ;
李巧珍 ;
杨小利 ;
蒲金涌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3) :112-117
[8]   全球变暖影响下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进展 [J].
赵峰 ;
千怀遂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2) :139-142
[9]   河西走廊玉米生态气候分析与适生种植气候区划 [J].
薛生梁 ;
刘明春 ;
张惠玲 .
中国农业气象, 2003, (02)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