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视角下我国腐败行为的文化透视

被引:30
作者
柯珠军 [1 ]
岳磊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2]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腐败行为; 人情; 关系; 义务; 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9 [监察、监督];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既有的我国腐败问题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沿用西方的研究范式并从宏观结构性因素中去寻求腐败现象蔓延的原因,而忽略了我国特有的本土性解释概念以及微观层面上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本文从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社会行为持续发挥作用的人情因素及其视角出发对我国腐败行为进行研究。我国腐败行为中的贿赂并非像政治学和经济学所理解的那样单一,是与权力进行交换的工具和资源,而是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礼物馈赠具有相同的运作逻辑,即是表达和给予人情的一种方式。腐败行为中的行动主体通过"有义务地给予—有义务地接受—有义务地回报"的"人情往来"过程,将个人利益纳入双方关系的义务之中。因而,人情的义务性取代了制度的规范性,导致制度在面对通过人情往来而形成的私人关系时失去了其应有的规范作用,由此导致和加剧了腐败行为的滋生与蔓延。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23+10 +1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贿赂行为中的自我道德化分析——基于若干典型腐败案例 [J].
岳磊 ;
孙秋云 .
社会科学家, 2012, (11) :102-105
[2]   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 [J].
边燕杰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0 (03) :1-6+48
[3]   报的运作方位 [J].
翟学伟 .
社会学研究, 2007, (01) :83-98+244
[4]   经济转轨、制度与腐败——中国转轨期腐败蔓延原因的理论解释 [J].
过勇 .
政治学研究, 2006, (03) :53-60
[5]   腐败的文化透视——理论假说及对中国问题的探析 [J].
胡伟 .
浙江社会科学, 2006, (03) :57-62
[6]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J].
翟学伟 .
社会学研究, 2004, (05) :48-57
[7]   社会转型时期腐败泛滥的原因分析 [J].
邵道生 .
中国监察, 2003, (08) :40-42
[8]   关于腐败的文化分析 [J].
马庆钰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06) :85-90
[9]   转型社会腐败根源的社会学分析 [J].
童星 ;
曹海林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04) :61-65
[10]   关于腐败问题的文化思考 [J].
童中贤 .
探索, 2002, (04)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