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区划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6
作者
张光灿
刘霞
郭春利
王礼先
不详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系
[2] 泰安市水利局
[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山东泰安
[4] 山东泰安
[5] 北京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区划;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3.05.003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生态区划是生态系统合理管理和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可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生态区划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对近几年生态区划研究成果及其分区方案进行总结归纳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区划的途径与方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目前常用的模糊聚类分析法在生态区划中存在局限性,建议在3S(RS,GIS,GPS)技术支持下发展新的、基于空间邻域分析的生态区划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西部生态区划及其区域发展对策 [J].
傅伯杰 ;
刘国华 ;
孟庆华 .
干旱区地理, 2000, (04) :289-297
[2]   中国生态环境的新特点及其对策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于秀波 .
环境科学, 2000, (05) :104-106
[3]   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研究 [J].
苗鸿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01, (01) :7-13
[4]   中国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分布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陈利顶 ;
郭旭东 .
生态学报, 2000, (01) :14-20
[5]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 [J].
欧阳志云 ;
王效科 ;
苗鸿 .
生态学报, 2000, (01) :10-13
[6]   中国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区划研究 [J].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肖寒 ;
苗鸿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01, (01) :14-19
[7]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J].
傅伯杰 ;
刘国华 ;
陈利顶 ;
马克明 ;
李俊然 .
生态学报, 2001, (01) :1-6
[8]   土地类型与自然区划 [J].
刘闯 .
地理学报, 1985, (03) :256-263
[9]   土地类型与自然区划 [J].
刘闯 .
地理学报, 1985, (03) :256-263
[10]   生态区划的原则及其特征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环境科学进展, 1998, (06) :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