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与经营管理的意见

被引:2
作者
陈佐忠
王献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草原; 大针茅; 合理利用; 山地草甸; 羊草; 草地; 禾本科牧草; 内蒙古高原;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 草原生态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个草原自然保护区,它建于1985年,地理座标为北纬43°26’—44°39’和东经115‘32’—117°12’,总面积约10786km2。 这个自然保护区的地形属于内蒙古高原,其海拔平均高于1000m。气候属于半干旱温带,年平均温度-0.4—2℃,而年平均降水量326.5—448.9mm,其中70%集中于8—8月。 地带性土壤为黑钙土与粟钙土。主要植被类型是羊草、大针茅和蒿属植物占优势的典型草原,而在高海拔的山地,则为草甸草原。其高等植物共625种,分属于74科和291属。野生动物有黄羊、狼,狐狸、鼠类、蛇等,也同样具有草原特征。 这一自然保护区主要是自然资源管理,所以它可以分为5个区:核心保护区、隔离区、科学试验区、旅游区和生产试验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1+48 +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关于联营保护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以云南西双版纳勐仑自然保护区为例 [J].
王献溥 .
广西植物, 1985, (04) :409-412
[2]   关于保护区的类型和管理问题 [J].
王献溥 .
东北林学院学报, 1980, (02) :1-6
[4]  
内蒙古自治区与东北西部地区土壤地理[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