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

被引:11
作者
鲍静 [1 ]
夏瑞祥 [1 ]
曾庆曙 [1 ]
李嘉嘉 [2 ]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关键词
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 淋巴细胞亚群;
D O I
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07.02.027
中图分类号
R554.6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评价其在ITP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19+、CD19+CD5+)水平。结果ITP组治疗前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及CD3+CD4+/CD3+CD8+比例减低,CD3+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9+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组治疗后,27例有效,9例无效。治疗有效组治疗后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及CD3+CD4+/CD3+CD8+比例升高,CD3+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9+CD5+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减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可能与ITP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有关,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对于研究ITP发病机制以及观察ITP临床病情转归均起着一定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B淋巴细胞的研究 [J].
高清平 ;
姜建昌 ;
曾艳 ;
王巧玲 ;
陈友华 ;
敖绪斌 ;
陈伦华 ;
杨年兰 ;
王琼玉 ;
张克俭 ;
姚春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4, (11)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