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体系构建

被引:11
作者
黄华梅
谢健
陈绵润
贾后磊
郑淑娴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
关键词
海洋生态红线; 资源环境承载力; 红线制度; 海洋生态文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文章回顾了生态红线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总结了我国海洋生态红线顶层设计框架,即从国家战略定位、红线制度设计和管理实施三个层面来展开。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下,提出我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体系的构建设想,共分为四个阶段:(1)技术标准体系,是红线制度确定的基础;(2)海洋生态红线基本管理办法,确立海洋生态红线的施行程序及行政地位;(3)海洋生态红线配套制度,主要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手段等方面来确保海洋生态红线的有效实施;(4)海洋生态红线后评估,包括绩效评估和监督考核,从行政体制上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M].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海洋出版社.2016,
[2]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M].高吉喜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3]  
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谭映宇.中国海洋大学.2010, 06
[4]  
A comparison of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approaches in China: Marine functional zoning and the marine ecological red line.[J].Wen-Hai Lu;Jie Liu;Xian-Quan Xiang;Wei-Ling Song;Alistair McIlgorm.Marine Policy.2015,
[5]  
China's coastal wetlands: Conservation history; implementation efforts; exist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 for future improvement.[J].Zhigao Sun;Wenguang Sun;Chuan Tong;Congsheng Zeng;Xiang Yu;Xiaojie Mou.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15,
[6]  
Redlines for the greening of China.[J].Yihe Lü;Zhimin Ma;Liwei Zhang;Bojie Fu;Guangyao Gao.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2013,
[7]   我国生态红线体系建设过程综述 [J].
何彦龙 ;
黄华梅 ;
陈洁 ;
刘志国 ;
徐韧 .
生态经济, 2016, 32 (09) :135-139
[8]   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框架设计研究 [J].
李双建 ;
杨潇 ;
王金坑 .
海洋环境科学, 2016, 35 (02) :306-310
[9]   中国海洋生态保护制度的转型发展——从海洋保护区走向海洋生态红线区 [J].
曾江宁 ;
陈全震 ;
黄伟 ;
杜萍 ;
杨辉 .
生态学报, 2016, 36 (01) :1-10
[10]   海洋生态红线管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李双建 ;
杨潇 .
生态经济, 2016, 32 (01) :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