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控制有限供水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70
作者
刘庚山
郭安红
任三学
安顺清
林日暖
赵花荣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冬小麦; 根系; 根系吸水效率; 蒸腾; 水分利用效率; 底墒(ASWp); 有限供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试验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的大型人工控制农田水分试验场进行。在底墒充足的条件下采用 3种供水处理 :拔节期一次性供水 75 mm( I1) ;返青供水 37.5 mm和拔节期供水 37.5 mm( I2 ) ;返青后生长期内无水分供给 ( ICK)。全生育期内用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试验结果表明 ,表层土壤 ( 0~ 30 cm)水多根多 ,根系反应敏感。上层干旱促使根系向深层发育 ,利用下层水量较多。I1处理减少表土层 ( 0~30 cm)的根量和根长密度 ,促进根系下扎 ,较多地利用深层土壤水分 ,并减少无效分蘖。虽然总穗数减少 ,但同 I2 、ICK相比籽粒数和籽粒重有较大幅度增加 ,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根系吸水效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 ,I1在 30 cm以下其根系吸水效率超过了 I2 处理 ,并在 1 0 0~ 2 0 0 cm土层表现最为明显。ICK除 0~ 30 cm土层外 ,其余土层有效底墒供水率均较低 ;I1和 I2 两处理 30~ 1 0 0 cm有效底墒供水率均在 84%以上 ,1~ 2 m土层内 I1大于 I2 。ICK由于土壤水分不足并未造成千粒重的明显下降 ,相反 ,3个处理中最高 ;土壤水分不足导致穗数、穗粒重、籽粒重和籽粒数的显著降低 ,从而造成了最终产量的降低。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 I1比其余处理提高了将近 1 4% ,其次为 ICK,最低的是 I2 。
引用
收藏
页码:2342 / 235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有限灌溉条件下作物——水分关系的研究
    马忠明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02) : 78 - 82
  • [2] 开发利用土壤深层水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以肥调水”的大田试验研究
    刘庚山
    郭安红
    安顺清
    林日暖
    任三学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4) : 423 - 429
  • [3] 底墒与磷肥互作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凤民
    刘小兰
    王俊
    [J]. 生态学报, 2001, (11) : 1941 - 1946
  • [4] 地膜覆盖导致春小麦产量下降的机理
    李凤民
    鄢珣
    王俊
    李世清
    王同朝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03) : 330 - 333
  • [5] 前期控水条件下冬小麦的根系和群体光合作用特点
    马瑞昆
    贾秀领
    蹇家利
    王学臣
    [J].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2) : 88 - 91
  • [6] 旱地冬小麦水分亏缺补偿效应研究
    夏国军
    阎耀礼
    程水明
    高松洁
    罗毅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1) : 79 - 82
  • [7] 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结构形成与产量物质来源的影响
    兰霞
    周殿玺
    兰林旺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1) : 17 - 22
  • [8] 土壤水分变动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陈晓远
    罗远培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1) : 96 - 103
  • [9] 不同土壤水分和不同覆盖条件下麦田水分动态和增产机理研究
    朱自玺
    赵国强
    方文松
    邓天宏
    付详军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0, (S1) : 137 - 144
  • [10] 华北地区不同底墒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刘庚山
    安顺清
    吕厚荃
    郭安红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0, (S1) : 164 -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