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覆盖模式下旱作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71
作者
温晓霞 [1 ]
殷瑞敬 [2 ]
高茂盛 [2 ]
艾绥龙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陕西省汉中市烟草公司
关键词
覆盖方式; 苹果园;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1.1 [苹果];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揭示不同覆盖模式对苹果园0~40 cm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对比分析秸秆覆盖、生草覆盖、地膜覆盖和裸地处理下旱作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土壤蔗糖酶活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脲酶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土壤真菌和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而后略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果树生长最旺盛的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而土壤放线菌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在成熟期达到最大。②与常规裸地耕作相比,采用覆盖后能不同程度增加果园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提高土壤真菌和细菌的数量,且均以秸秆覆盖效果最佳。③从空间分布来看,旱作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分层现象,除过氧化氢酶外,总体表现为上多下少的规律,且覆盖对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④覆盖处理可提高苹果产量,改善品质,其中以秸秆覆盖效果最好。因此,在旱作"雨养"果园采用秸秆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条件,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动态的影响 [J].
高秀君 ;
张仁陟 ;
杨招弟 .
土壤通报, 2008, (05) :1012-1016
[2]   潮棕壤免耕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J].
刘秀梅 ;
李琪 ;
梁文举 ;
姜勇 ;
闻大中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2) :2347-2351
[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J].
王芸 ;
韩宾 ;
史忠强 ;
邵国庆 ;
江晓东 ;
宁堂原 ;
焦念元 ;
李增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120-122+142
[4]   覆草对果园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刘建新 ;
王鑫 ;
杨建霞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4) :93-95
[5]   果园生草的理论与实践——以黄土高原南部苹果园生草实践为例 [J].
李会科 ;
赵政阳 ;
张广军 .
草业科学, 2005, (08) :32-37
[6]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J].
张社奇 ;
王国栋 ;
田鹏 ;
郭满才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128-131
[7]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高明 ;
周保同 ;
魏朝富 ;
谢德体 ;
张磊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7) :1177-1181
[8]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水分生态环境研究 [J].
胡良军 ;
邵明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8) :1045-1048
[9]   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 [J].
宋日 ;
吴春胜 ;
牟金明 ;
姜岩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13-16
[10]   不同氮磷施肥量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J].
张成娥 ;
梁银丽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02)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