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岩溶盆地岩溶作用模式及古地貌精细刻画——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例

被引:86
作者
拜文华
吕锡敏
李小军
魏伟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3]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 北京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5] 河北廊坊
[6] 甘肃兰州
[7] 北京
[8] 中国石油
关键词
古岩溶; 深潜流溶蚀带; 压释水岩溶; 岩溶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储层 ,关键技术是对古沟槽、古台地的识别。该区风化壳储层不发育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沉积相带不利 ;二是风化壳岩溶部位不利 ,属于岩溶洼地 ,溶蚀作用较弱 ,充填作用较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为地势平坦、向东开口的半封闭岩溶盆地 ,这就为该区古风化壳岩溶的发育创造了相对于其他全封闭盆地更好的条件。将岩溶盆地划分为谷地、台地、残丘、沟槽、浅洼 5种三级地貌单元类型 ,东部发育 3个水平岩溶带 ,第三水平岩溶带距夷平面 70~ 85m。根据观察结果及地下水的渗流规律 ,提出深潜流溶蚀带—深泉排水模式 ,为岩溶盆地风化壳储集体的发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溶蚀作用方式。岩溶盆地在中深埋藏期压释岩溶作用较强 ,有利于储集体孔渗的改善、上古生界烃类的带入、古台地边缘致密带的产生及圈闭的形成。综合利用地质、钻井、地震及测井手段精细刻画了神木—榆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 ,结果表明该地区古台地规模适中、古沟槽较多 ,认为东部是较有利的勘探区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2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鄂尔多斯陆表海层序地层中的低位域沉积——以太原组上段桥头砂岩为例 [J].
姜烨 ;
李宝芳 ;
王绍昌 .
现代地质, 2001, (04) :425-430
[2]   长庆气田奥陶系古沟槽展布及其对气藏的控制 [J].
何自新 ;
郑聪斌 ;
陈安宁 ;
王飞雁 .
石油学报, 2001, (04) :35-38+6
[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 [J].
夏日元 ;
唐健生 ;
关碧珠 ;
罗伟权 ;
马振芳 ;
周树勋 ;
于忠平 ;
潘令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37-40
[4]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差异性的成因初探 [J].
覃建雄,刘岫峰,曾允孚 .
石油实验地质, 1994, (03) :25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