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剪刀差”的形成及其解决思路——兼论土地供给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12
作者
王华春
唐任伍
段艳红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2]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
[3] 北京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价格剪刀差; 土地供给; 宏观调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中国工业从农业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地价"剪刀差"由传统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引申,是在被扭曲的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向城市发展提供积累的一种形式。地价"剪刀差"的形成源于征地法规及程序的不完善,地方与中央政府税收分成激励,土地市场二元结构等。只有从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理顺地方与中央土地收益分配关系,逐渐统一和规范土地市场等方面着手,才可能扭转地价"剪刀差"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失地又失业问题。同时,回归土地征用价值,减少土地供给,调控过热经济,从该意义上讲,我国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可以起到冷却过热经济,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工农三大剪刀差及其现状分析 [J].
韩志荣 .
经济研究, 1996, (10) :57-61
[2]   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数量研究 [J].
冯海发 ;
李溦 .
经济研究, 1993, (09) :60-64
[3]   综合确定合理的出让底价——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底价研究 [J].
季朗超 .
中国土地, 2003, (04) :38-39
[4]   资源配置与中国农村发展 [J].
陈锡文 .
中国农村经济, 2004, (01) :4-9
[5]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几项问题 [J].
刘胜华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2, (03) :17-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