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模型

被引:37
作者
罗凤章 [1 ]
米肇丰 [1 ]
王成山 [1 ]
方陈 [2 ]
李登武 [3 ]
刘莉 [3 ]
机构
[1] 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3] 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光伏发电; 低碳综合效益; 碳减排; 碳排放补偿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615 [太阳能发电];
学科分类号
0807 ;
摘要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对于推动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低碳综合效益评估模型和方法。首先从光伏发电收益、光伏发电成本、系统网损改善效益和系统备用容量成本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并网光伏发电工程的碳排放(减排)特性及经济效益,提出了相应的低碳效应模型和经济效益模型。进而结合光伏发电的低碳特性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光伏发电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评估模型,提出了碳排放补偿时间的概念。基于典型运行数据的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并网光伏发电与常规发电相比,有很大的低碳综合效益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光伏发电系统碳排放计算模型及应用 [J].
龚道仁 ;
陈迪 ;
袁志钟 .
可再生能源, 2013, 31 (09) :1-4+9
[2]   考虑环境因素的智能电网低碳效益评价模型研究 [J].
周黎莎 ;
余顺坤 .
华东电力, 2013, 41 (02) :275-280
[3]   考虑静态电压稳定的低碳电力调度 [J].
熊宁 ;
吴越 ;
蔡恒 ;
杨胡萍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04) :62-67+9
[4]   大型光伏电站并网特性及其低碳运行与控制技术 [J].
艾欣 ;
韩晓男 ;
孙英云 .
电网技术, 2013, 37 (01) :15-23
[5]   并网光伏的短期运行备用评估 [J].
汪海瑛 ;
白晓民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 37 (05) :55-60
[6]   多晶硅-光伏系统碳排放环节分析 [J].
刘臣辉 ;
詹晓燕 ;
范海燕 ;
吕信红 .
太阳能学报, 2012, 33 (07) :1158-1163
[7]   智能微网运行的低碳综合效益分析 [J].
曹培 ;
王媚 ;
郭创新 ;
白峪豪 ;
周恒俊 .
电网技术, 2012, 36 (06) :15-20
[8]   电力系统的碳排放结构分解与低碳目标贡献分析 [J].
陈晓科 ;
周天睿 ;
李欣 ;
康重庆 ;
陈启鑫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02) :18-25
[9]   智能电网对低碳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 [J].
曾鸣 ;
吕春泉 ;
田廓 ;
董军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35 (23) :6-10
[10]   低碳电网的技术途径分析与展望 [J].
丁然 ;
康重庆 ;
周天睿 ;
陈晓科 ;
李欣 .
电网技术, 2011, 35 (1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