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追求:传统哲学视域中的中医学理

被引:28
作者
陈丽云
严世芸
机构
[1]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关键词
中医; 和; 平衡;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1.02.001
中图分类号
R2-03 [中医现代化研究];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摘要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征性的哲学思想,它贯穿于对宇宙和人事的通观中,成为中华民族信守的崇高理念。孕育脱胎于传统文化的中医学,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理论,都渗透了"和"的理念。具体表现为它的生命观——精气神的和谐、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失和则为致病的根本原因,治疗的目的在于达到"和"。这些理论,最终发展成完整的体系,为中医学之核心原则。通过对中医"和"思想的解析,可以发现"平衡"非中医本身所固有,不能用"平衡"来衡量人体是否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致病因素日益复杂,治疗逐渐趋于个性化。作为具有中医特色的"和"之理念,是现代医学所不能取代的,无论其学术理论还是具体治疗方面,都将在未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153 +1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从《黄帝内经》之“和”解读人文理念在中医理论的应用 [J].
钱会南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 (03) :461-463
[2]   论中医的“和谐”观 [J].
陈仁寿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76-79
[3]   “和合”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 [J].
王小平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06) :407-409
[4]   《伤寒论》“和”思想探析 [J].
郝明慧 ;
王培亨 ;
屈玉枢 .
医学与哲学, 1994, (12) :31-33
[5]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冯契著, 1997
[6]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张岱年 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