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提升机理研究

被引:5
作者
裴旭东 [1 ,2 ]
李随成 [1 ]
黄聿舟 [1 ]
机构
[1]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关系学习; 吸收能力; 突破性创新能力; 新创企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其持续成长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合作关系理论和创新能力理论,构建关系学习影响新创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286家新创企业的有效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外部供应商共享信息和共同解决问题正向影响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新创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这种影响关系;新创企业关系专用性记忆正向影响其突破性创新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网络能力、组织隐性知识获取与突破性创新绩效 [J].
范钧 ;
郭立强 ;
聂津君 .
科研管理, 2014, 35 (01) :16-24
[2]   治理机制选择与创新绩效——交易持续时间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 [J].
李瑶 ;
刘益 ;
张钰 .
华东经济管理, 2014, 28 (01) :103-107
[3]   不同知识位势下知识获取方式与突变创新的关系研究 [J].
刘景东 ;
党兴华 .
管理评论, 2013, 25 (07) :88-98
[4]   技术异质性及技术强度对突变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资源整合能力的调节作用 [J].
党兴华 ;
刘景东 .
科学学研究, 2013, 31 (01) :131-140
[5]   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J].
赵杰 .
企业经济, 2012, 31 (09) :27-30
[6]   战略可调性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机理——内外权变因素的影响 [J].
许庆瑞 ;
陈力田 ;
吴志岩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08) :1253-1262
[7]   人力资本专用性、创新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基于技术创新类型的实证分析 [J].
吴爱华 ;
苏敬勤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06) :950-960
[8]   营销渠道中双边专用性投资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J].
王国才 ;
刘栋 ;
王希凤 .
南开管理评论, 2011, 14 (06) :85-94
[9]  
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高建等, 2009
[10]  
Resolving the Capability: Rigidity Paradox in New Product Innovation[J] . Kwaku Atuahene-Gima.Journal of Marketing . 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