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村工业化
被引:1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程怀儒
机构
:
[1]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年
/ 05期
关键词
:
剩余劳动力;
转移途径;
农村工业化;
D O I
:
10.15991/j.cnki.411028.2006.05.026
中图分类号
: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
农村工业化概括地说,就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为了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致富,依托市场和农民自身优势,在农村兴办现代化工业,并使工业成为农村的支柱产业。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仍然非常庞大,大城市的人口已经接近饱和,容纳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大力发展“近”农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延长经营链条,对于缓解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压力,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
[J].
温铁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温铁军
.
读书,
1999,
(12)
:3
-11
[2]
费孝通选集[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著, 1988
←
1
→
共 2 条
[1]
“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
[J].
温铁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温铁军
.
读书,
1999,
(12)
:3
-11
[2]
费孝通选集[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著, 198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