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与财险综合融资能力的差异分析

被引:6
作者
粟芳
初立苹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融资能力; 熵值法; 泰尔指数;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3.07.014
中图分类号
F840.6 [各种类型保险];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偿付能力告急,而资本市场不景气、保险业投资业务收益的下降使保险业雪上加霜。在这种恶劣环境下,保险公司的融资能力如何呢?本文利用熵值法、动态评价分析法和泰尔指数法,动态分析了中国保险业各公司在20072010年间的综合融资能力,并比较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大公司和小公司、中资公司和外资公司在综合融资能力方面的差别,以及通过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的能力差别。数据分析表明,财险业的综合融资能力整体上明显强于寿险业,寿险业各公司的融资能力分化比较严重,财险业各公司则比较集中;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在综合融资能力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外资保险公司的综合融资能力在不断增强。融资渠道的分析表明,保险业的内部融资能力的影响一直较弱,而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影响力基本相当,且权益融资影响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最终分析则表明,平衡发展投资业务和保障业务,减轻对资本市场的依赖;转变公司经营风格,提高盈利能力;学习外资公司的融资经验;并充分运用债务融资,是保险公司提高自身融资能力应考虑的主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J].
杨骞 ;
刘华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5) :36-49+148
[3]   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 [J].
李科 ;
徐龙炳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61-73
[4]   宏观经济因素、企业家信心与公司融资选择 [J].
苏冬蔚 ;
曾海舰 .
金融研究, 2011, (04) :129-142
[5]   政府控制、制度背景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J].
赵兴楣 ;
王华 .
会计研究, 2011, (03) :34-40+94
[6]   非寿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基于修正的人力资本和增长模型 [J].
李心愉 ;
郁智慧 .
经济学动态, 2011, (01) :71-76
[7]   基于组合赋权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绩效动态综合评价 [J].
糜仲春 ;
黄召明 .
中国管理科学, 2008, 16(S1) (S1) :235-240
[8]   中国上市公司如何选择融资渠道——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 [J].
李悦 ;
熊德华 ;
张峥 ;
刘力 .
金融研究, 2008, (08) :86-104
[9]   中国上市公司规模与债务融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J].
周勤 ;
徐捷 ;
程书礼 .
金融研究, 2006, (08) :41-55
[10]   基于AHP方法的我国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J].
钱璐 ;
郑少智 .
统计与决策, 2005, (09)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