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山西段前寒武纪地层单颗粒锆石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34
作者
毛景文
杨建民
张招崇
宋彪
吴茂炳
左国朝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研究所
[2] 地质研究所
[3]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4]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北京
[5] 北京
[6] 兰州
关键词
单颗粒锆石测年; 元古宙; 地层划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正>分布于北祁连山西段走廊南山南坡及托莱山北坡的“桦树沟式”和“朱龙关式”含铁岩系的成岩时代长期以来悬而未决。1956年,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根据地层中所发现的同心藻和锥管藻,认为是震旦系。同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祁连山考察队霍玉华等根据地层中发育的火山岩和厚层灰岩特征则认为是中奥陶统。 甘肃省地质局(1974)在进行祁连山幅区域地质调查门(1:20万)时,按岩性组合将该套岩系划分为大柳沟群、镜铁山群和朱龙关群,分别与青白口系、蓟县系和长城系进行对比,但由于所划分的各群之间均以断层接触,因此该分层多引起地质工作者的质疑。尽管在这套岩系中见有叠层石,因难以鉴定到属和种,无法用其确定系,长春地质学院和酒泉地质调查队在对镜铁山铁矿床进行典型矿床解剖时,用全岩Rb-Sr等时线方法测得几组成岩年龄分别为586,
引用
收藏
页码:1414 / 14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质谱计蒸发-沉积测定单颗粒锆石年龄原理及讨论 [J].
宋彪 .
地质论评, 1995, (03) :245-251
[2]   质谱计逐级蒸发—沉积测定单颗粒锆石年龄原理及可靠性的证明──兼论锆石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适用性 [J].
宋彪 .
地球学报, 1994, (Z1) :206-217
[3]   用热离子发射质谱计直接测定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 [J].
刘敦一 ;
赵敦敏 .
地质论评, 1988, (06) :496-505
[4]   祁连山古蛇绿岩带的地质构造意义 [J].
肖序常 ;
陈国铭 ;
朱志直 .
地质学报, 1978, (04) :281-295+338
[5]  
Single-zircon evaporation combined with Pb + emitter bedding for 207 Pb/ 206 Pb-age investigations using thermal 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implications to zirconology[J] . Bernd Kober.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7 (1)
[6]  
Whole-grain evaporation for 207 Pb/ 206 Pb-age-investigations on single zircons using a double-filament thermal ion source[J] . Bernd Kober.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