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0 条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69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玉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白莉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许振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石瑞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周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袁文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划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全球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反馈作用;
CO2浓度倍增;
温度;
水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全球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特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起了各国政府、科学家及公众的高度关注。文中从CO2 浓度倍增、温度变化、水分变化、水热与CO2 协同作用、辐射变化、臭氧变化以及人为干扰等气候环境变化对植物光合生理、生长发育、物质分配、水分利用、碳氮代谢等的影响方面阐述了全球变化影响生态系统的过程与机理 ;从地理分布范围、物候、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植被、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从植被变化引起的动力条件与热力条件的变化及植被固碳潜力的变化探讨了植被对于气候的反馈作用。在此基础上 ,基于当前全球变化研究前沿 ,提出了未来关于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研究需要重视的方面 ,尤其是关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阈值研究应引起高度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692 / 707+716
+71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00 条
- [1] 群体条件下UV-B增加对小麦衰老及灌浆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 391 - 393王传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何都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郑有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高桂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代华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
- [2] UV-B增加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 2003, (02) : 25 - 28张荣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郑有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系
- [3] 滇西北德钦县高山、亚高山草甸的人为干扰状况及其后果[J]. 中国草地, 2003, (02) : 2 - 9包维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吴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4] 干旱胁迫对辣椒生理机制的影响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03, (01) : 11 - 15郑若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宋志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5] CO2浓度、氮和水分对春小麦光合、蒸散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 387 - 393李伏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南宁,杨凌,杨凌康绍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南宁,杨凌,杨凌张富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南宁,杨凌,杨凌
- [6]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参数与子粒灌浆速率[J]. 华北农学报, 2003, (01) : 26 - 28张秋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孟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系王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系
- [7] 开放式空气CO2增高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 253 - 257黄建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扬州,扬州,扬州,南京,扬州,扬州董桂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扬州,扬州,扬州,南京,扬州,扬州杨洪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扬州,扬州,扬州,南京,扬州,扬州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朱建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扬州,扬州,扬州,南京,扬州,扬州杨连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扬州,扬州,扬州,南京,扬州,扬州单玉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扬州,扬州,扬州,南京,扬州,扬州
- [8] 不同水分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 植物学通报, 2002, (06) : 727 - 733王绍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张福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9] 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06) : 843 - 846张爱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王效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马晓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10] 水分胁迫后复水冬小麦根系吸水的恢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2, (04) : 20 - 24刘晓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罗远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