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恢复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蔡道雄
卢立华
贾宏炎
何日明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杉木人工林; 林下植被; 特征值;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7.03.005
中图分类号
S755 [封山育林];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密度调控,并采取封育和非封育管理6 a,结果显示:短期的封山育林对杉木林分的整体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生长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在封育区林下植物有60科、101属、116种,植被的总盖度达85%,而非封育区林下植物只有49科、78属、88种,植被的总盖度仅达60%;封育区与非封育区比,封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增加了28种,增量为31.82%,植被总盖度增加了25%,且多了1层高度>2 m的木本植被层。主要植物特征值分析显示:封育区林下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及重要值等特征值较高的种数都比非封育区多,所占的比例也高;在封育区,对叶榕的重要值最高,达100.43%,且重要值≥35%的种有16种,占其林下植物总种数的13.79%,而在非封育区,断肠草的重要值最高,仅达34.77%,重要值≥35%的种为零;封育区林下植物的优势度比非封育区更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319 / 3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变化 [J].
孙启武 ;
杨承栋 ;
焦如珍 .
林业科学, 2003, (03) :1-5
[2]   大青山一二代马尾松土壤性质变化与地力衰退关系的研究 [J].
杨承栋 ;
孙启武 ;
焦如珍 ;
卢立华 .
土壤学报, 2003, (02) :267-273
[3]   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J].
莫江明 ;
SandraBrown ;
彭少麟 ;
孔国辉 ;
张德强 ;
张佑昌 .
生态学报, 2002, (09) :1407-1413
[4]   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与演替的定位研究 [J].
盛炜彤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5) :463-471
[6]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的比较研究 [J].
范少辉 ;
马祥庆 ;
傅瑞树 ;
刘爱琴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1) :8-16
[7]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消长规律 [J].
林开敏 ;
马祥庆 ;
范少辉 ;
张小全 ;
卓仕安 ;
金昌雄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0, (03) :231-234
[8]   封山育林的生态经济作用 [J].
王永安 .
世界林业研究, 2000, (03) :19-25
[9]   关于杉木林下植被对改良土壤性质效用的研究 [J].
盛炜彤 ;
杨承栋 .
生态学报, 1997, (04) :43-45+47+49+51
[10]   不同间伐强度杉木林下植被发育及生物量研究 [J].
熊有强,盛炜彤,曾满生 .
林业科学研究, 1995, (04) :40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