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川流域产流产沙数学模型及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被引:13
作者
王向东
谢树南
陈海迟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 清华大学水电系
[3] 内蒙古水利学校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暴雨;数学模型;水沙变化;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1999.05.009
中图分类号
TV141 [泥沙性质、泥沙来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模型是从泥沙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水文学、气象学、土壤学和地理地貌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并着重解决了在大流域计算中流域的地理、地貌的差异性和降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问题。利用前人采用的遥感技术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将皇甫川流域分为三大流域、14个小流域、510个计算小单元。在径流系数的选取上考虑了前期降雨的影响。经过对1966年至1969年59组944场降雨、径流和输沙资料的验证,计算精度良好。应用该模型对皇甫川流域1970年至1989年次暴雨产流产沙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数学模型的计算成果基本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8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