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被引:4
作者
徐小鹰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18.03.03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以1996—2016年我国的全国时间序列数据和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DEA基础模型和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全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部的M指数和ML指数。结果显示,无论是从全国、30个省份或各个区域来看,无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高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生产率指数。通过指数分解发现,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讲,技术进步对TFP增长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在三大区域中,东部和中部的技术进步对TFP的贡献要大于技术效率的贡献,而西部地区TFP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度与分解[J].张少华,蒋伟杰. 统计研究.2014(03)
  • [2]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J].张自然,陆明涛. 金融评论.2013(01)
  • [3]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变化趋势与因素分析——基于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构建与分解方法的研究[J].刘瑞翔,安同良. 经济研究.2012(11)
  • [4]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王兵,吴延瑞,颜鹏飞. 经济研究.2010(05)
  • [5]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程丹润,李静. 财贸研究.2009(01)
  • [6] 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单豪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 [7]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J].章祥荪,贵斌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06)
  • [8] 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 经济学(季刊).2008(03)
  • [9]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J].王志刚,龚六堂,陈玉宇. 中国社会科学.2006(02)
  • [10]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郭庆旺,贾俊雪. 经济研究.2005(06)